【教育调查】教育孩子,中国家长愿意花多少钱?这项调查真相了……
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一直以来都是家长们热议的话题。那么要花多少钱来投资教育?把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又能体现出家长什么样的心态呢?
在调查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格外引人关注——最近五年,中国百姓的教育培训消费意愿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陪伴是给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这是一个周六,学校没有课,但是家长们似乎没有比往常轻松多少,他们一大早赶来这里,接送孩子们上各种兴趣课和辅导班。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内心的想法,数字100市场调研公司的研究员郑直在孩子们上课的兴趣班里做了个简单的实验。
问到平均每天父母陪他们玩多长时间时↓
当问到家长自身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满意时,只有一位家长举起了手↓
一部分家长说,自己已经很全能了,不可能做到更多了,毕竟自己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但事实上,作为一个家长只需要做到家长该做到的其实就可以了,但现在看来,这方面可能也是不足的。
科技+商业=?这里有不一样的东西!
家住上海市的李玉霞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在外打拼,原本是设计师的李女士在生了二胎之后便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
老大是男孩,在一所中西教育结合的私立小学上学,每年的学费要七万多。事实上,在李女士家不远处,就有一所公立小学。她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私立小学呢?
竞争不一定非得通过高考,但是对于孩子的文化课辅导,李女士一点也没放松。
李女士经过深思熟虑,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家线上辅助机构,每天放学回家都可以在家里帮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为此,调查组也采访了这家线上辅导机构,想要一探究竟。
通过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提升教育行业的效率,已成了眼下创投领域最重要的热点之一。
张丽君是创新工场教育领域的投资负责人,这种“双师课堂”是她最近重点关注的项目。参加这堂课的还有来自多家在线教育创业机构的人,按照张丽君的说法,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叫做“抱团打群架,干掉学区房”。
眼下,中国最核心的教育问题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从供给端来说,优质的教育资源本身就是稀缺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培养周期又长,不可能短期解决问题。
通过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解决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成为了教育投资重要的方向。
你知道吗?性格竟然可以这样训练…
谈到教育,我们经常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问题在于,怎么样才能将孩子的兴趣转化为素质和能力?玩儿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平衡呢?为了寻找答案,大调查剧组来到了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个户外运动基地。
随后,营地教练给大家发鱼网,让大家去河对岸进行捕鱼↓
接下来是一项自然认知活动。上了小学,学习任务开始重了,平时游玩也都是去一些景区。他们很少有机会可以直接接触大自然。按照营地的要求,在任务完成后要将小动物放回到河里,不能伤害小动物↓
魏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方面专家,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美好生活”课题组的特别调查员。
知道IQ和EQ,你知道还有FQ吗?
财商课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教你如何挣钱、如何炒股。而是教你学会在各种资源配置上,如何把它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不单单是钱,包括时间的安排、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抉择。可以说财商课更像是教你学会如何抉择的课程。
现场的不少学生和家长,都是张帆的忠实粉丝。在书中,张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金钱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正确获得财富和使用财富。
有家长说,孩子问自己钱从哪里来,什么是财富的时候,自己也回答不上来,所以请专业的老师用适用于孩子的方法,带孩子们一点点体验是对孩子最好的方法。
财商概念,最早源于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的《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作者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两种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却一直被大家忽视了。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只顾着给树苗们施肥,却忘记了小树苗最需要的不是肥料,而是阳光和雨露。这值得所有人反思,在这个全民拼娃的时代,家长们是不是也走错自己的路了呢?